男人內心中最後一塊的靈魂碎片 | 哈蘇 Hasselblad X1DII-50C

X1DII

作者:Daran Wu

Hasselblad 1DII-50C + XCD 65mm F2.8

前言

自從買了Hasselblad X1DII之後,就一直想要寫篇關於相機的文章,但懶散症發作就讓這件事就一直拖延著,不過總是有個契機把文字生出來,那我們就開始吧!

Hasselblad X1DII-50C + XCD 80mm F1.9


為什麼選擇Hasselblad

身為一個職業攝影師,太清楚關於相機性能這件事,那個系統的特色,強項,弱項,Google查一下,規格資料都出來了。現實面選擇Fuji的GFX是一個相對合理的選擇,但為什麼我最後選擇了Hasselblad呢?
相機除了功能性之外,"擁有感"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部份,通常在這裡,相機的系統就會區分開來了。以我目前工作主力的Sony Alpha系列來說,這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相機,基本上已經可以滿足所有拍攝項目的需求;但除了工作系統之外,我也很喜歡那些傳統經典的老相機,看著機身上的線條設計,材質用料的選擇,以及賦予這台相機使命與任務,心裡面由然就會冒出了許多的情懷。


就拿我手上的Leica M3吧!超過五十年的機械相機,比我的年紀還要大,帶出門一天,也許按不到兩三張快門,但總覺的放在身上的包包裡,就完成了出門的儀式。擁有的感覺是美好的,因為覺的拿在手上的是一個經典,而更棒的,是當你用它拍到了喜歡的照片,這個甜美是加倍的奉還。


"品牌認同",是攝影人內心裡的肯定,有的人就是喜歡它的外型計設,而有的人是喜愛它的故事理念,沒有什麼特定,在一眼瞬間,你就知道是不是愛上它了。


之前我使用Hasselblad H1,這算是我第一次與Hasselblad結緣,同時使用Phase on P25數位機背拍攝,以現在的標準來看,畫質蠻好的,但僅只限於ISO 100~400,伴隨來的是就是機背反應太慢(拍一張要2秒),以及重量與電力不濟的問題,畢竟也都將近十年以上的老電子產品了。

Hasselblad 1DII-50C+ XCD 65mm F2.8


隨著X1DII-50C的改進發佈,它改進了一代整體反應過慢的問題,像是開機從8秒進步到4秒,LCD的解析度與反應更新率的提升,這些都讓X1DII-50C更接近了實用的性能。而讓我最迷戀的,我認為是Hasselblad的形像影片與他們有有質感的官網設計與介紹,我認為這是一個具有藝文情懷與設計感兼具的整體設計,相當相當出色;經過設計的文字與舒適的排版配色,我承認!我就這樣我陷落了,我的內心當訴我:嗨!兄弟,你是不是應該帶一台回家了呢?


新推出的X1DII-50C相較於X1D-50C,維持了5000萬畫素、16bit色彩深度、14級動態範圍之外,還有些許改變,包含了

螢幕從3吋增大至3.6吋(從原本的92萬點提升至236萬點)

開機速度提升46%

連拍速度從2.3fps提升至2.7fps

Live View更新率層37fps提升為60fps

重量從725g下降為650g

縮短快門遲滯

縮短相片播放時間

官方網站
https://www.hasselblad.com/
https://www.hasselblad.com/zh-cn/ 中文版

Hasselblad X1DII + XCD 65mm F2.8

Hasselblad X1Dii的長期使用心得(優點與缺點)


對我來說,X1DII-50C不單只是賞玩的相機,更希望能賦予他能夠兼具在工作上的拍攝,不過,中篇幅相機畢竟不像全片幅相機般的功能全面,我試將著這些日子以來的使用心得與跟大家分享。

Pro
。體積
。屏幕
。操作介面設計
。色彩與階調
。鏡頭

Con
。對焦
。連拍速度
。黑屏
。電子快門
。電力

Hasselblad X1DII + XCD 65mm F2.8

體積

我在2019年末的時候,購入X1DII-50C的,最初原始的想法是計劃在接下來出國工作的時候,很適合帶著他一起旅行,體積上的輕巧與簡潔,是我非常在意的部分。許多時候,我並不希望自己身上背了一堆的器材,特別是我在街頭旅行,我可能更希望的是就背著一台相機,搭配著簡單的斜肩包,就能夠穿梭在其中。如果這台相機沒辦法放入我的斜肩包,那可真的就是一場災難,我必須要在背著更大的包,那....我帶其他相機好了。


X1DII-50C是體機最輕巧的中片幅相機,能夠輕鬆地放入我5L的斜肩包,而我也更願意帶著他出門,可以參考我這一輯 墨爾本追光者 | X1DII 50C ,這是2019年我在墨爾本工作的時候,在街頭上所拍攝的照片,當時便印證了體積輕巧的優勢。

Hasselblad X1DII-50C + XCD 65mm F2.8


屏幕

用過大屏幕其實是很難回到小屏幕的,X1DII-50C是我目前用過屏幕最大的相機,用它來瀏覽照片的時候,可以看得非常的清析,而且最大的特點是色彩還原呈現的效果相當好,也很忠實,這樣很方便在拍攝的時候,檢視照片呈現出來的氛圍表現。而X1DII-50C支援螢幕觸控的功能,瀏覽照片時放大移動縮小的動作,就像用手機方式一樣,使用手指頭就可以了。

Hasselblad X1DII-50C + XCD 80mm F1.9


操作介面設計

習慣了日本相機的複雜選單,第一次用上了介面式的選單總覺得怎麼這麼簡單,這樣夠用嗎?然而真正在拍照的時候,的其實就那幾個功能,X1DII-50C的選單操作最多在三 層以內一定可以找得到,而且還可以自定義常用的介面選單,其實這還蠻方便直覺的,蠻接近在操作手機時的體驗,不過代價就是能夠控制的選項功能相對上是少的。

Hasselblad X1DII + XCD 80mm F1.9


色彩與階調

Hasselbladㄧ直以來強調的是它的「自然色彩解決方案 HNCS」,強調不會犧牲畫面中某個主題的顏色準確,來獲得其他的主體的顏色準確(更詳細的介紹請看此連結),不過這樣的說法是建立在用原廠軟體Phocus的基礎上,這樣才能達到最大的色彩還原效果。而我的工作流程是以Lightroom加上自己的風格檔為主,使用風格檔己大大減少了不同系統間的顏色差異,所以我更樂意以「色彩取向」為我的說明方向。


就以我手上的Sony A9II與Hasselblad X1DII 50C兩系統來做比較,在同樣的設定上,Sony A9II差不多是我要的結果時(通常只要調整亮度即可),而X1DII 50C照片色彩會偏比較冷;不過我的風格檔是根據Sony的檔案所開發,所以在Sony照片上已經做了優化,但套用在Hasselblad 差異差異並不會太大。


兩個系統最大的差異在於Hasselblad 是16 bit的色彩深度,而Sony是14 bit,較大的色彩深度可以更自然順暢的描述亮暗部與色彩的過度結果,而較大的感光元件,也因此讓每個像素能夠得到更多的感光面積,在畫質的細節與動態範圍上都有更好的表現。

Hasselblad X1DII-50C+ XCD 65mm F2.8 | Hasselblad XX1DII-50C + M 75mm F2.5

鏡頭

不同於舊款的HC鏡頭,XCD鏡是發出為了新的系統所開發的現代鏡頭,其解析力可以完全撐起5千萬相素的中片幅感光元件,成像鋭利,平穩而紮實,更大的成像圈,可以保持影像周邊的畫質依然出色。而有趣的是,不同的鏡頭,它的對焦速度、對焦的聲響也不一樣,甚至按下快門時的聲音也不一樣。由於XCD鏡是採用鏡間快門,他可以實現閃燈同步所有的快門速度,這對於在棚內使用閃光燈的攝影師來說是非常方便的,不過因為我不太使用棚燈拍攝,所以沒有辦法享受這個福利。

除了最新的X C D鏡頭之外,使用舊款的H C鏡頭也是另外一個鏡頭的選擇方向,雖然是需要透過轉接環做連接,但是影像的成像與散景的味道依舊是非常好,當然在全開光圈的時候,與現代的鏡頭相比,銳利度與細節還是有些吃力,縮1~2級光圈之後,整個鏡頭的素質就大幅提升,而在鏡頭取得的成本上也能夠得到很大的優勢喔!

關於鏡頭之後會再開一篇來做更多的分享。

Hasselblad 推出的 XH 減焦鏡 0.8對於轉接HC鏡的朋友來說真的是太好了,有了它就可以實現54×40的鏡頭轉換率。

HC 100mm F2.2 x 0.8減焦鏡 x0.8 44×33片幅 = 等效135mm的 65mm F1.8 (約等於100mm在完整的645片幅(54×40)上的轉換率)

Hasselblad X1DII + XCD 80mm F1.9


對焦速度

對焦速度大概是所有中片幅系統的痛,但是現今全幅相機的標準來看,X1DII-50C真的是有點慢,到底這是為什麼呢?X1DII-50C採用的是對比式對焦,在一般光線良好的狀況下是還可以的,但是在光線較差,或是對比度較差的情況下,對焦的問題就會顯現出來;和另外一個問題是在跨越很長的對焦行程時,鏡頭就會先開始拉風箱後再對焦。舉個例子,假如我先拍攝一個半身的人像,然後我往後移動再拍一個全身的照片時,這個時候有一對焦行程跨度很長,所以鏡頭就會拉一下風箱再開始對焦。


這是由於鏡間快門的設計決定了他的對焦行程,也因為快門與鏡片結構組的複雜構造,讓他不太可能實現像全片幅超音波鏡頭般的快速對焦,所以當對焦跨越了一定的距離之後,鏡頭就會給自己一個對焦行程來做新的調整,這些是我們所說的拉風箱。


這也就是說,鏡頭第一次合焦調整完行程之後,鏡頭就會鎖定在那一段的範圍,那麼再在這範圍繼續對焦的話,對焦速度就會提升很多。


Hasselblad X1DII + XCD 65mm F2.8


黑屏

這應該是我最不喜歡的部分之一,在每一次快門之後,有一段時間屏幕是整個暗下來的(大約一秒),這使得我沒有辦法即時的看到主體的狀態,對於婚禮婚紗這樣快速的拍攝來說,判斷按下一個快門時間的影響很大,不過假如是一般性的旅行或是生活拍攝的話,倒是還能夠接受。

Hasselblad X1DII + XCD 65mm F2.8


電子快門

由於鏡間快門的先天性限制,使的X1DII沒有實體的快門簾幕(Fuji GFX是有實體的快門簾幕),也由於並沒有全域式掃描的感光元件(像Sony A9),所以感光元件需要時間由上而下逐步的掃描光線,這也造成了在使用電子快門拍攝的時候,要靜止1/3秒左右,才能夠得到不變形的照片。這對於使用轉接的人來說,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,因為所有的拍攝都要盡量確保畫面中的物體不移動,所以轉接的廣泛性就差了許多。

不過在實務上,賞玩轉接不同的鏡頭依然是有趣的,稍作一些練習,依舊可以成功的照片喔!

Hasselblad X1DII + XCD 65mm F2.8 | Hasselblad X1DII + Leica M 75mm F2.5


電力

X1DII的耗電量以目前的相機水平來說,消耗是有點兇的,假如沒有做好電力使用管理,可能一顆電池拍不到兩百張吧!平常出門如果預期會拍的比較多的話,最好能夠帶兩顆電池,或者是能夠有Type C的行動電源能夠隨時充電,這會比較安心些,而相機在使用幾分鐘後,機身的溫度可以明顯的感受到上升,在冬天拍攝的話,可以算得上是優勢嗎?哈哈。

Hasselblad X1DII + XCD 65mm F2.8

總結 X1DII

當有人問我,Hasselblad 與Fuji的中片幅相機,你會推薦哪一個?通常我會直接建議優先選擇Fuji GFX系統,因為對於追求速度的朋友來說,X1DII的貧弱對焦,以及相對較慢的機身反應,肯定讓你大失所望;而Fuji GFX則是一個相對上建全完整的系統(羨慕...),不論是在機體的總體性能上,鏡頭群以及售價上,都是優於Hasselblad X系統。

但人就是這樣,有時衡量事物的標準,並不見得是理性的,感性的內在,反而更大的影響著我們。

我認為Hasselblad希望攝影人花更多精力與想法在拍攝的本質上,而不單只是追求規格上的數字,(雖然我覺的大環境的進步,Hasselblad明顯的是在電子研發上跟不上腳步啦!),糾結都鏡頭裡的每一滴畫質,在影像色彩裡的較真,Hasselblad的發展就如同德國人一樣的保守警慎。

最後,我想分享位在Line群的朋友說一段話,我覺很能貼切的表達為什麼我們會想要哈蘇 Hasselblad:

GTR再強就只是在Nissan,普通的一台Porsche保持捷都比較好追妹子!

如果你是執著於相機的設計品味,輕巧的體積,Hasselblad獨有的影像色調與階調,並且能享受著慢拍樂趣的朋友,只要加上一些貴貴的信仰,我覺的擁有一台哈蘇,就是找到內心中的那最後一塊的靈魂碎片吧!

Hasselblad X1DII-50C + Leica M 50mm F1.4 ASPH | Hasselblad X1DII-50C + HC 80mm F2.8 + 0.8 Coverter
Hasselblad X1DII-50C + XCD 65mm F2.8
Hasselblad X1DII-50C + XCD 65mm F2.8
Hasselblad X1DII-50C + Leica R 80mm F1.4 | Hasselblad X1DII-50C + XCD 65mm F2.8
Hasselblad X1DII-50C + HC 100mm F2.2 + 0.8 Coverter
Hasselblad X1DII-50C + XCD 80mm F1.9
Hasselblad X1DII-50C + XCD 45mm F3.5
Hasselblad X1DII-50C + XCD 45mm F3.5
Hasselblad X1DII-50C + XCD 45mm F3.5
Hasselblad X1DII-50C + XCD 65mm F2.8
Hasselblad X1DII-50C + XCD 65mm F2.8
Hasselblad X1DII-50C + XCD 65mm F2.8
Hasselblad X1DII-50C + XCD 65mm F2.8
Hasselblad X1DII-50C + XCD 65mm F2.8

延伸連結:
Hasselblad XCD 80mm F1.9 | 哈蘇迷一定要擁有的王者之鏡
https://camera-forest.com/hasselblad-xcd-80mm-f1-9/

Illusion of Maze: 幻相の迷宮 | Hasselblad 503CXi
https://camera-forest.com/illusion-of-maze-hasselblad-503cxi/

Share this story